——寧夏凌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兆云
一家企業,走過30年的發展之路,其間坎坷曲折,只有闖過試過、奮力拼搏和追逐才能沉淀積累、強壯精悍起來;一名企業負責人,經歷了30年的風雨歷程,顛簸于人生的起起伏伏,才能思徹悟透,明白人要在社會中實現自身價值,敢言善行才能無愧于心、活得出彩。
近日,記者來到石嘴山市平羅縣,走進這樣一家發展了30多年的民營企業——寧夏凌云集團有限公司,面對面采訪董事長尤兆云,了解他帶領員工成長的故事,找尋企業成長的“密碼”。
盡責之心驅使企業由小到大
為家庭盡責和為員工盡責,也是為社會盡責。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員工是千萬個家庭的網結。尤兆云懷著為家人幸福的責任走上創業之路,在企業壯大的過程中又增加了為員工負責的情懷。生于平羅這片熱土、創業奮斗于這片熱土、踐行社會責任于這片熱土。1990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他辭去看起來風光的村干部,懷揣著僅有的2000多元,買下5畝荒灘,成立平羅兆云電桿廠,開始艱辛的創業之旅。
“我當初的愿望很簡單,就是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同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又給我增加了一份為員工盡責的情懷?!庇日自票硎?,一個人如何能在社會上立足,那就是有責任和擔當,表現在一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上。他認為,這樣的信念給了他頑強拼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多年來,在帶領企業員工開疆拓土、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他也通過影響帶動,將這種責任意識慢慢栽種到員工心里,厚植企業的文化根基。
讓尤兆云記憶猶新的是,當時,和他創業一起干的小伙子們吃苦出汗,從搭建工棚開始,賣麻刀灰、做蔬菜大棚水泥柱和養牛戶用的水泥槽、建房用的空心板、地下排水用的水泥管、電信電力用的水泥桿等,雖然當時企業規模小、人員少,但那些奮斗的歲月最能讓人憶苦思甜,那些起步的艱難和與員工同甘共苦為員工著想的善心,慢慢變成了今天支撐企業發展的一筆珍貴文化財富。
在責任的驅使下,經過30年的奮力拼搏,如今,凌云集團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微企業發展為今天的多元化龍頭企業,原來的電桿廠已發展為專業化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管廊及建筑構件生產企業——寧夏平羅凌云建材實業有限公司。2003年,集團創建寧夏凌云化工有限公司。2009年,集團創辦寧夏眾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12年創建寧夏眾力科技園有限公司,2015年建成平羅陽光商業廣場,2017年成立寧夏陽光聚匯財務有限公司,2019年全資收購寧夏天信電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發展為今天擁有資產30多億元,員工2000余人,業跨能源化工、地產開發、新能源開發與電建運維、管廊研發制造、科技創業園、城市商業綜合體運營、投融資項目管理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2021年,集團公司實現利稅3億元,資產負債率僅20%。2022年,凌云集團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投資30億元的碳中和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抓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就是履行社會責任
很多人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就是為社會做公益事業。非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體現在企業的生產與管理中,讓企業的產品和人承擔起社會責任;也體現在企業與社會的融合上,為企業外部社會盡力所能及的愛心。
產品質量是企業承擔的最大社會責任,關乎到用戶安全和使用成本,抓質量就是抓社會責任。寧夏凌云集團就是這樣一個企業,采訪時,尤兆云分享了企業以高標準嚴要求打造過硬質量產品和安全生產、踐行社會責任的幾則故事,令人深受啟發。
質量錘和警示衣。1997年,因公司排水管接口不達標導致所供貨不能完成試水驗收,為盡快試水,由公司相關負責人帶著工人,鉆進排水管內做封口處理,排水管內陰暗潮濕、通道狹小,進去的人腿和手都被磨破了,此時也在現場的尤兆云既感到羞辱又痛愛員工,百感交集之下,立即組織工人現場砸掉排水管,以儆效尤。為警示質檢員,尤兆云還將質檢員工作服的一個衣袖剪去半截,以此警示責任人和員工。這件事在員工中起到警示作用。目前,當時用來砸排水管的鐵錘也被保存在企業展館內,被稱為“質量錘”和“警示衣”。
2018年,凌云建材經營副總通知將積存多年的次品電桿發至中衛供電局,引發電力系統質量通報事件,對企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尤兆云了解事情的始末后,把所有發出去的次品全部追回,和責任人一起掄錘砸了次品電桿,并進行嚴厲追責,將負責人辭退并對相關人員作出嚴厲處罰的決定,同時制定《“質量、安全、經營風險”三條紅線守護制度》。
背“警鐘”。人的生命重于天。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關聯著一個家庭,安全生產就是承擔社會責任。有一年不幸發生了一起一名青年人觸電死亡事故,集團全體員工為這個不幸的青年人送葬。尤兆云為了讓發生的這起事故刻骨銘心,讓每個員工在后背上貼上集團一張白紙黑字的“警鐘長鳴”標語,排成隊,他走在前面,默默地走了六里路,然后有意穿過縣城,自我曝光,向社會謝罪。
讓愛和孝驅動社會責任
以愛心聚人,以孝心察人。尤兆云常說:一個民營企業能夠走過30年的發展之路實屬不易。因此,他十分珍惜今天取得的成績,也抱著一顆感恩的心關愛員工成長,回饋桑梓,踐行社會責任。
用愛聚心?!拔耶敵踹x擇創業,就是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我相信我們企業的員工也是一樣的?!痹诳创敻缓头窒淼膯栴}上,尤兆云很坦然,他說:“我覺得‘財散人聚’很有道理?!币虼?,他對待員工特別大方,采取許多“利他”的關愛和激勵政策,在他的倡導下,企業不僅給員工獎勵汽車、住房補貼,還分配股權,讓員工轉變身份,由“打工人”變成“合伙人”。到2020年末,公司累計補貼購房約400套,價值2600多萬元,獎勵股金2000多萬元。還有一次,一名員工的孩子患了風濕病,不能上學。尤兆云得知后,通過家訪,給員工的妻子每月3000元補助,不再讓她撿破爛給孩子支付醫療費,后來孩子的病治好了,也考上了大學。這些暖心舉措既讓員工擁有歸屬感,又團結了員工隊伍,由此也逐步形成了尊重、關愛、公平、分享的企業文化。
多年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是凌云集團又一亮麗底色,公司情系教育初心不改,自2008年起連續多年與平羅中學聯合辦學,資助品學兼優、家境貧寒的莘莘學子,舉辦感恩聯誼活動,發放助學金,助圓大學夢;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程,斥資近2000萬元,改善移民村居環境,實施產業扶貧;慰問抗疫一線醫護人員,送去醫療器械及各類物資共計400多萬元;致富不忘家鄉人,先后為家鄉修路架橋近20公里;定期慰問敬老院孤寡老人,送去企業的關愛與溫暖。
以孝察人?!凹沂敲總€人成長的搖籃,也是永遠的溫暖港灣?!笔煜び日自频娜酥?,他出席一些重要場合都會將90歲高齡的老母親帶在身邊,工作再忙也會經常陪伴母親身旁。他以身作則,也嚴格要求員工。在家訪時,他發現一名中層干部對父親沒有盡心,讓父親住在一間寒冷的小房子,回到廠里找員工談心,看到員工沒有認識到錯誤,不久就將這名員工開除了。近年來,凌云集團員工不斷增加,尤兆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員工養成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在他的倡導下,企業持續舉辦7屆“孝親節”,評選“最美孝心人”“最美家庭”,發放孝心基金,給孝親模范放假3天陪伴父母;持續幫扶困難員工及家庭,不斷釋放“家”文化的光芒和溫暖,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愛心和責任感。
為履行社會責任,凌云集團建立專項愛心基金,每年按純利潤的5%-10%提取愛心基金注入“愛心池”,30年來企業從小到大,為履行社會責任支付了一億多元。